CHARACTERS光华人

牛津大学 | 2018届校友 翁雨晴

发布时间:2019-11-26 15:11

光华剑桥2018届毕业生,现就读于牛津大学历史与经济专业。


(以下,GHAA=光华校友会,翁=翁雨晴)


GHAA:看到你去牛津读的是历史与经济专业,两者的结合还挺特别的,什么时候确定要读这个专业的?

翁:我从小就很喜欢人文学科,历史一直有点兴趣,但没有作为专业考虑过;我在进光华之前其实有点抵触经济学,觉得学经济做金融的人都是为了赚钱,读了A Level经济之后,才发现远远不是这样,经济学是一种衡量成本和收益的思维,有它的实用价值。一方面,宏观经济可以对国家政策做出预测和把控;另一方面,如果细化到两个人的交往,也可以用微观经济中的很多理论来解释,比如博弈论。对于研究历史,经济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。光华剑桥的历史和经济老师让我对这两门学科真正产生了兴趣,虽然牛津有纯历史的专业,但我不希望未来的学术事业太窄,于是我选择了历史和经济结合的专业。

翁雨晴在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前


GHAA:你觉得历史这门学科的魅力在哪里?

翁:我觉得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建立,这是最关键的,也影响了我思考问题的方式。

 

GHAA:你是怎么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的?

翁:我觉得是A Level教材和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。这三年来我的历史学习经历了3个阶段:第一步是学会解释事件,比如“文艺复兴为什么发生”,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件事情和文艺复习发生之间的联系,用证据解释;第二步是比较哪个原因更重要,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一些思维和逻辑技巧;到了A2年级,我们开始读一些历史学家的观点,也就是第三步,这些观点视角独特,针锋相对,此时我们就要去分辨,既要看逻辑,也要看证据。平时课上,我们的老师会组织辩论,推荐一些相关书目,愿意读的话,可以学到很多。

 

GHAA:你觉得光华剑桥的老师,和你之前的老师相比,在教学方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吗?

翁:先说经济老师,我有过两个特别喜欢的经济老师,其中一个老师让我真正对经济产生了兴趣。除了照本宣科以外,他会组织很多活动,有一节我们上的是劳动分工,他就真的让我们合作做三明治,体验这个话题。他也很注重阅读,学习宏观经济时,他曾借给我一本韩国人写的书《关于资本主义他们不告诉你的20件事》,里面表达的观点恰恰是反驳我们书本上学习的观点的,我突然认识到,原来经济还可以这么有趣,这么多元。


GHAA:你在之前的采访里曾提到过很崇拜马克思?

翁:说崇拜可能有些夸张,因为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算特别深,就谈谈我的理解吧。分析1848年的欧洲革命时,马克思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1848年的那场工业革命,从对于个别人物的描写转向了对于社会阶级的描写,用了很多数据来研究当时人的生活状况,开了历史学的先河。以至于现在研究历史,都会考虑社会潮流和经济状况,我觉得这是他非常伟大的地方。而且他还还试图用规律来解释历史,虽然有些人认为,历史不能用规律来解释,但我觉得这至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。这种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



GHAA:我们知道牛津大学历史经济专业对阅读和思辨能力要求非常高,你平时是不是读了很多书?书单都是怎么形成的?有没有对你影响最大的书?

翁:我不敢说自己读了很多书,我的书都是从A Level历史课程里拓展开来的,读德国、意大利的统一,我就去研究了民族主义;学到反犹大屠杀,我就把相关历史学家写的书又选择性地读了读;读大学后我打算学19世纪欧洲史,所以现在我开始读一些这方面的书。民族主义的书对我影响很大,另外我也很喜欢汉娜·阿伦特的《集权主义起源》。

➮详见文末翁雨晴书单&影单推荐

 

GHAA: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学习方法吗?

翁: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很独特的学习方法,做笔记之类的都是外化的东西,不算特别重要,关键是看书学习的时候,要带着一种提出问题的心态,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多思考的习惯。

 

GHAA:你去牛津的面试是什么样的体验?

翁:我在两个学院面试过,都有历史和经济面试两场。在第一个学院面试的时候,我提交的论文是关于法西斯和意大利的表现,坦白说当时我这个topic没有学完,所以面试的时候心里有点没底。在面试的时候,他一直在指出我文章中的漏洞,我也在试图和他辩论,整个过程更像是教授在教我。第二个学院面试的教授相对和蔼可亲,本身对于民族主义我也比较熟悉,发挥地也更自然,后来也是这个学院录取了我。


GHAA:你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?

翁:弹古筝是我从小坚持下来的,不脸红地说,自认为弹的蛮好的。(GHAA补充,翁童鞋已考到了非演奏级的十级)


GHAA:高中三年,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?

翁:主要是学习思维这方面的变化,性格上的话,我觉得国际高中让我更懂得了如何与人交往,胆子更大一些。

 

GHAA:可能是学校里有一些平台让你能够表达自己,有参加了哪些社团?

翁:在学校里,我参加了模联和戏剧社,在模联社我收获很大。当时负责模联社团的两个同学拉我一起参与社团管理,我学会了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,也锻炼了自己的广告和公关能力。



GHAA:和你讨教一下经验,你是怎样把模联的活动宣传出去的?

翁:一方面是公众号的推广,我们想到只发在社团公众号上,受众会很局限,我们就去和雷博争取,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发布活动信息;另一方面是一定要身体力行,冲去每个班里去宣传,要不厌其烦地宣传很多遍。虽然有的时候会觉得不好意思,甚至有的人想把我们赶出去,但一定要坚持。

 

GHAA: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活动?

翁:我们几个人负责模联后,就把模联的组织架构重新搭建了一遍,社团成员也从十几个人扩大到三四十人。有一次我们希望扩大模联的影响力,邀请了非社团成员来参与活动,办了一场70人规模的活动,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。当时作为组织者,活动全程都是我们自己策划实施的,活动现场我也担任了欧盟委员会的主席。

翁雨晴主办的模联大赛


GHAA:有没有想过未来的专业发展?

翁:据我了解,历史与经济学的就业范围很广,很多人读完本科会去读法律、管理学或者商务的硕士。目前我考虑去学经济法,或者是自主创业。

 

GHAA:现在已经有了创业的想法?具体做什么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下吗?

翁:我最近在做一个历史相关的公众号。我不希望把历史局限于自己大学内的理论研究,我觉得学历史的一个意义,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学会批判性思维。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公众号,都是在用浅显有趣的语言重述历史事件,我想做一个不一样的(公众号),我会在每一篇文章里围绕一个历史事件介绍不同历史学家的观点,让大家知道一个历史事件可以有多种解释方法。

 

GHAA:这个我们觉得更多的是基于兴趣导向所做的内容输出,你说的创业,是有更长远的规划吗?

翁:公众号只是第一步,我希望先通过它来传达我对历史的一种理解。我认为在历史这门学科中,观点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历史不应局限于事实。长远来看,我在想对于中国的历史教育能不能有一些改变,我可能会先从国际学校学生的培训入手,最终目标是改变整个历史教育的风气。因为我在进光华剑桥之前接受的历史教育,感觉整体更依赖于教材,只注重输出一个版本的事实,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更多的观点,培养批判性思维。


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,翁雨晴看起来文静、稳重,回答问题时,她思维清晰,历史事件顺手拈来,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也锻炼了她的思考力和好笔头。当然,这也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潜移默化与循循善诱。(上文已在《光华人》杂志特刊发布)



搜索

按关键字搜索

发布时间介于